NY∕T 2918-20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农业)

ID

D9753264A338491EA215DCF68975CAEB

文件大小(MB)

0.2

页数:

12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1-12-2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B 15 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T 2918-201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of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 management,2016-10-26 发布2017 -04-01 实施,主.\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 T 1. 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NY/T 2918-2016,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华南农业大学、江西省植保植检局、福建省植保植检,站、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云南省植保植检站、贵州大学、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荣、周国辉、徐红星、郑静君、王国荣、庄家祥、钟玲、金林红、吕建平、吴建祥,I,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策略、防治指标及综合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NY/T 2918-2016,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均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GB/ T 17980. 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杀虫剂防治水稻飞虱,NY/T 263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测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o,3.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也称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水稻的一种病毒病,由白背飞虱(学名: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 ,英文:wh出backed planthopper ,英文缩写:WBPH) 传播,病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CSouthern rice,black-strea是ed dwar f virus , SRBSDV) ,3.2,自背飞虱带毒虫量amount of virnliferous WBPH,采用斑点免疫快速测定法或RT-PCR 测定法,检测出带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自背飞虱数,量。斑点免疫快速测定法参照NY/T 263 1, RT-PCR 测定法见附录A ,3. 3,自背飞虱带毒率rate of viruliferous WBPH,白背飞虱带毒虫量占调查总虫量的百分率,3. 4,控虫防病disease management by insect vector control strategy,通过阻断或防治介体昆虫白背飞虱,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4 病害发生区划分,4.1 周年发生区,包括海南、云南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广西南部等地。水稻周年种植或冬闲田生长再生稻苗或落粒,稻苗,或冬季种植玉米等自背飞虱寄主植物,白背飞虱可周年繁殖,病毒可在当地各季稻株或其他奇主,植物上辗转侵染,4. 2 早春增殖区,包括广东和广西大部、江西、湖南和福建等双季稻区。白背飞虱于3 月下旬之前迁入,在早稻土扩,繁1 代~2 代,病毒可完成1 次~2 次再侵染,1,NY/T 2918-2016,4. 3 夏秋流行区,包括长江流域以南稻区。异地迁入或本地早稻上增殖的带毒白背飞虱侵染中稻、晚稻的秧田和本,田, 7j(~百分囊盛期之前病毒完成1 次初侵染和1 次再侵染,4. 4 波及区,包括西南稻区中北部、长江下游沿江、江淮、黄海稻区。高带毒率的白背飞虱迁入水稻秧田或本田,分囊期,形成初侵染,5 防控策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实行分区治理,控虫防病,5.1 周年发生区,采取秧田覆盖阻隔育秧、异地育秧和带药移栽措施,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减少再生稻、落谷稻苗,秋冬季避免种植玉米等臼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奇主作物。非覆盖育秧田重点做好种子处,理、秧田和本田期治虫防病,5. 2 旱春增殖区,早稻和晚稻采取秧田覆盖阻隔育秧和带药移栽措施,非覆盖育秧田重点做好晚稻秧田和水稻分囊,期的预防,采取种子处理、带药移栽、药剂防治等措施,压低带毒自背飞虱种群数量。晚稻育秧选址应远,离早稻发病田,5. 3 夏秋流行区,根据周年发生区和早春增殖区早稻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结果和田间发病情况,重点做好中稻和晚,稻秧田至本田分票期的预防,采取覆盖阻隔育秧、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等措施,白背飞虱带毒率高时采取,药剂控虫防病,5. 4 波及区,根据夏秋流行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结果和田间发病情况,重点做好水稻秧苗带药移栽和分囊初,期的药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流行区结合病毒病和灰飞虱进行防治,6 防治技术,6. 1 农业防治,6. 1. 1 种植抗(耐)病虫品种,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抗(耐)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良种0,6. 1.2 培育无病壮秧,选择远离毒源田块进行育秧,周年发生区可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未发生区域异地育秧、远程育,秧、工厂化育秧等集中育秧,或防虫网、无纺布秧田全程覆盖,培育元病壮秧0,6. 1.3 健身栽培,合理施用氮肥、磷肥、押肥,实行浅水勤灌,及时晒田,干湿交替管理,喷施毒氟磷、氨基寡糖素等药,剂,促进水稻健壮生长。移栽时剔除感病秧苗,适当增加每穴株数,保证基本苗数量,6. 1.4 清除病株,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或踩人泥中,补栽健康秧苗,或从健株上掰冀……

……